能够增加HIV风险吗?

研究提出直接联系并建议与高风险性交往

长期以来一直认为,通过从阴道/直肠植物中去除所谓的“良好”细菌,同时给这些器官排列的脆弱的粘膜组织施加应激,阴道和直肠的冲洗做法可能增加HIV风险

这是真的吗? 如果我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那么可能的做法是否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提高个人健康和卫生意识,从而增加HIV的风险?

早期研究推动辩论和混乱

早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一些研究间接地将冲动与艾滋病毒和其他性传播感染(STIs)联系起来 。 这些研究中有许多是在非洲进行的,研究表明,阴道冲洗不仅使细菌性阴道病的风险增加了60%,而且在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最常见。 虽然研究人员无法确定HIV与冲洗之间的明确联系,但他们强烈建议传播潜力很高。

但是,有很多因素使得明确的联系难以确定。 其中大部分早期研究都是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进行的,如非洲,在那里人口的总体健康状况和获得护理的机会通常都会告知结果。 大多数研究也是在商业性工作者(CSWs)之间进行的,艾滋病病毒与其他做法(如安全套使用肛交吸毒 )之间的关联可能会比感染的危险性更大。

而且,试验的结果往往是相互矛盾的。 例如,在肯尼亚进行的一项研究得出结论,阴道冲洗与CSWs的安全套使用相比,其非冲洗对象的安全套使用率高1.5至2.5倍。 几年后的中国研究表明恰恰相反,阴道冲洗与安全套的使用相比较少。

这项研究的矛盾性质只能促进正在进行的辩论,许多人声称,有太多可能的破坏者在艾滋病毒和冲洗做法之间建立明确的联系。

最近的研究提供了更加清晰

到2012年,一些更大规模的研究提供了对经常冲洗者的艾滋病毒感染潜力的更清晰的见解。

第一项是作为HPTN 035 HIV杀微生物剂试验的一部分开展的,其中包括马拉维,南非,赞比亚,津巴布韦和费城的3,099名性病艾滋病毒阴性妇女。 据研究显示,超过三分之一的受试者在试验开始时患有细菌性阴道病,在整个三年的过程中,无论是实施阴道冲洗的女性还是没有阴道冲洗的女性,其比例都没有变化。

考虑到统计学相关性,HPTN 035的结果直接抵触了很多早期的研究,这些研究表明细菌性阴道病 - 本身与增加HIV风险相关 - 可能是由阴道冲洗刺激的。

在洛杉矶进行的第二项研究也表明阴道或直肠冲洗与女性艾滋病毒之间没有联系。 该研究特别是71%的参与者报告有肛交,其中18%在上个月报告了这种接触。

接受性肛交仍然是与HIV感染相关的最高风险活动,比阴道性交高出18倍。)

艾滋病和直肠在男性中的冲洗

最后一项研究调查了男男性接触者中艾滋病病毒和直肠冲洗之间的联系,绘制了一幅更为复杂的图画。 在进行直肠冲洗的413名MSM中,44%有艾滋病毒感染者,而只有18%没有接受过冲洗。 在研究参与者中,冲洗也与性传播感染人数近两倍有关(21%对11%)。

表面上看,研究结果似乎与此有关,研究人员很快指出,直肠冲洗本身并不是增加率的原因。

相反,直肠冲洗很容易与众所周知的增加艾滋病毒风险的做法相关,即多性伴侣和娱乐性药物使用。

简而言之,在调查中的男男性接触者中,在过去三个月中,冲动者平均有五个性伴侣,而非两个性伴侣则有两个。 与非药物使用的男男性接触者相比,娱乐吸毒也被认为有助于HIV传播增加四倍。

根据这些数据,研究人员得出结论认为,直肠冲洗比单独的因素更像是一种与高风险活动相关的做法,并且最终是在增加的比率中扮演最重要角色的性伴侣数量。 事实上,今天大多数研究表明,无论所有其他行为因素,包括酒精/药物使用和无安全套性行为,在六个月内与四个或四个以上性伴侣的男男性接触者患艾滋病毒的风险增加32.3%。

研究人员总结说,直肠卫生习惯已经很普遍,特别是在男男性接触者中,并且不太可能与性传播感染风险有关。

资料来源:

Fonck,A。 考尔,R。 Keli,F .; 等人。 “肯尼亚内罗毕的一群女性性工作者的性传播感染和阴道冲洗。” 性传播感染 2001年8月,77(4):271-275。

王,B。 李,X。 斯坦顿,B。 等人。 “中国女性性工作者的阴道冲洗,安全套使用和性传播感染。” 性传播疾病 2005年11月,32(11):696-702。

卡萨罗,M。 等人。 “参与HIV预防试验网络杀微生物剂试验HPTN 035期间阴道卫生咨询对阴道微生物群落平衡的影响” 国际杀微生物剂大会; 悉尼,澳大利亚; 2012年4月17日。

布朗,J。 等人。 “洛杉矶女性的阴道和直肠冲洗和非处方产品的插入。” 国际杀微生物剂大会; 悉尼,澳大利亚; 2012年4月17日。

Javanbakht,M。 斯塔尔曼,S。 Picket,J; 等人。 “肛交的直肠冲洗模式”。 第十九届国际艾滋病大会; 华盛顿特区; 2012年3月22日至27日。

科布林,B。 Husnik,M .; Colfax,G .; 等人。 “男男性接触者感染艾滋病毒的风险因素。” 艾滋病 2006年3月21日; 20(5):731-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