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是什么原因?

通常,嗜酸性粒细胞占外周血白细胞的1%至3%(即循环白血细胞),或每立方毫米350至650个。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被定义为血液中异常高数量的嗜酸性粒细胞。 当每立方毫米有少于1,500个嗜酸性粒细胞时,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被认为是轻微的,中度为每立方毫米1,500至5,000个,而如果每立方毫米有超过5000个嗜酸性粒细胞,则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是严重的。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有许多可能的原因和条件。 最常见的原因涉及过敏性疾病,感染性疾病或肿瘤性疾病(癌症)。 为了查明原因,病人的病史和体检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对于提供最初的线索。

药物经常出现过敏反应。 任何药物都可能是负责任的,但通常抗生素或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与外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有关。 当过敏性嗜酸性粒细胞炎症发展时,可能会出现皮疹,发热和肺部浸润。

对于在出国后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患者,通常会怀疑感染原因。 蠕虫感染与嗜酸粒细胞增多有关。 称为Loeffler's综合征的一种这样的病症的特征在于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瞬时肺浸润,以响应蠕虫幼虫通过肺部。

真菌感染,其他寄生虫感染和肺结核也与嗜酸粒细胞增多有关。

关于恶性肿瘤可能是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原因,血液(血)恶性肿瘤可能是嗜酸性粒细胞。 对于淋巴肿瘤,可能存在反应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症。 周围嗜酸粒细胞增多也可能与实体器官恶性肿瘤发生。

嗜酸粒细胞增多也可能与某些结缔组织病干燥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有关 。 存在各种可能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相关的自身免疫性,炎症性或全身性病症。 虽然这些疾病通常被认为是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一个较不常见的原因,但诊断医师必须考虑这种可能性。 我们来看几个。

嗜酸性粒细胞肉芽肿伴多血管炎

伴有多血管炎的嗜酸性肉芽肿病,以前称为Churg-Strauss综合征的病症,被归类为系统性血管炎 。 据Johns Hopkins血管炎中心介绍,该疾病于1951年由Jacob Churg博士和Lotte Strauss博士首先描述为哮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发热和“各器官系统伴随血管炎”的综合征。

嗜酸性细胞性筋膜炎(亦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弥漫性筋膜炎)

嗜酸性细胞性筋膜炎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其中皮肤和皮下组织变得疼痛,发炎和肿胀,并且在手臂和腿部逐渐硬化。 诊断依赖于皮肤和筋膜的活组织检查(肌肉上和肌肉之间的坚韧纤维组织)。 由于特征性硬化和增厚,它必须与硬皮病区别开来。

嗜酸细胞性筋膜炎的治疗通常涉及使用皮质类固醇 (通常为口服泼尼松 )。 虽然原因尚不清楚,但在许多情况下,似乎有一个涉及劳累的突发事件。

嗜酸性肌痛综合症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肌痛综合征是异常高数量的嗜酸性粒细胞引起神经,肌肉和结缔组织炎症的疾病。 主要的抱怨是伴随着疼痛,皮疹,肿胀,咳嗽和疲劳,严重的肌肉疼痛恶化。 与健康补充剂L-色氨酸相关之后,该病在1989年首次发现

该补充品已被禁止,但在人们死亡之前不予处理。 有嗜酸性肌痛的病例与L-色氨酸无关。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的特征是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每立方毫米有超过1500个嗜酸性粒细胞,持续6个月或更长时间,引起器官系统受累,但没有寄生虫,过敏或任何其他明显的嗜酸粒细胞增多。 症状取决于涉及哪些器官。 诊断包括排除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其他原因,以及骨髓和细胞遗传学检测。 治疗通常始于泼尼松。

资料来源:

嗜酸细胞增多症:风湿病学家的诊断评估指南。 Akuthota et al。 风湿病学家。 2015年6月15日。
http://www.the-rheumatologist.org/article/eosinophilia-a-diagnostic-evaluation-guide-for-rheumatologists/

约翰霍普金斯血管炎中心。 2015年8月8日。
http://www.hopkinsvasculitis.org/types-vasculitis/churgstrauss-syndrome-css/

嗜酸性细胞性筋膜炎。 Rula A. Hajj-ali,医学博士默克手册。 2015年8月8日。
http://www.merckmanuals.com/home/bone-joint-and-muscle-disorders/autoimmune-disorders-of-connective-tissue/eosinophilic-fasciitis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 Jane Liesveld博士和Patrick Reagan博士默克手册。 2015年8月8日。
http://www.merckmanuals.com/professional/hematology-and-oncology/eosinophilic-disorders/hypereosinophilic-syndr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