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红色眼睛(结膜炎)的症状

偶尔有红眼睛是一回事。 另一种是结膜炎,是由覆盖眼球或内眼睑的透明膜的感染或炎症引起的病症。 通常称为粉红色眼睛,结膜炎的特征是发红,瘙痒,灼痛,流泪,并可导致眼睛周围结痂。

由于它具有传染性和并发症,因此重要的是要识别其体征和症状,进行评估,并在必要时接受治疗。

频繁的症状

当一些人听到“粉红色的眼睛”这个词时,他们通常认为它是高度传染性的病毒,称为流行性角结膜炎(EKC) 。 EKC与感冒病毒有关 ,可以通过学校,日托或办公室进行扫描,感染咳嗽,打喷嚏和将病毒传播给同伴。

但是,其他细菌和病毒也可能导致结膜炎,过敏症或化学污染物也会导致结膜炎。

EKC的症状与所有形式的结膜炎常见的症状相符,包括:

虽然EKC通常仅限于上述内容,但其他形式可能涉及这些和其他症状。

按原因

粉红色的眼睛可以是传染性或非传染性的。 如果您怀疑自己有此症状,医生可以评估您的症状,以确定原因和适当的治疗过程。

结膜炎大致可分为三组:感染性结膜炎,过敏性结膜炎和化学性结膜炎。

虽然它们都倾向于表现出发红,不适和撕裂的症状,但可能存在细微变化,使得它们与下一个不同。

病毒性结膜炎

病毒性结膜炎与上呼吸道感染和感冒有关。 它通常只影响一只眼睛,但如果你揉眼睛可能会影响到两只眼睛。

病毒性结膜炎通常会引起水肿,可能清澈,粘稠或略带乳白色。 因为它与呼吸道感染密切相关,所以粉红色的眼睛可能伴有咳嗽,打喷嚏,滴鼻和喉咙痛。 淋巴结肿大也很常见。

通常,如果您有病毒性结膜炎,感染的第三至第五天将是最糟糕的。 之后,眼睛会开始自己改善。

除EKC外,其他病毒原因还包括单纯疱疹病毒(HSV) ,它可能会影响儿童并导致成人复发性感染。 虽然不如EKC常见,但如果它超出角膜的最外层表面层,则可能会更成问题。

细菌性结膜炎

与粉红色眼病的病毒形式不同,细菌性结膜炎通常会影响双眼并产生厚厚的黄绿色放电。

在涉及的细菌类型中, 葡萄球菌,链球菌,棒状杆菌,嗜血杆菌,假单胞菌莫拉氏菌是最常见的。

由于脓性(脓液)排出物可能很多,眼睛周围的皮层通常会变得更厚,甚至可能会在早晨关闭眼皮。 淋巴结肿大不太常见,但可发生严重的淋病感染

淋病或衣原体还可以导致结膜炎的形式,称为新生儿眼炎 ,其中细菌在通过母亲的产道时被转移到新生儿的眼睛中。 由于分娩后使用抗生素标准使用可避免大部分感染,未经治疗的感染可导致眼睛疼痛,肿胀,并在生命的第一个月内出现脓性分泌物。

过敏性结膜炎

过敏性结膜炎可引发任何过敏反应,包括与季节性过敏食物过敏有关的过敏反应

过敏性结膜炎通常会影响双眼,并可能伴有典型的过敏症状,如荨麻疹,瘙痒或过敏性鼻炎 (打喷嚏,充血,眼睛肿胀)。 虽然过度的撕裂是常见的,但眼部放电不如此。 在严重的情况下,结膜本身可能会出现皮疹。

另一种形式的过敏性结膜炎,称为巨乳头性结膜炎(GPC) ,是由于眼部持久性异物(如隐形眼镜或眼缝)触发内眼睑丘疹样丘疹的发展

化学结膜炎

化学结膜炎也称为毒性结膜炎,其特征在于对烟雾,烟雾或液体的急性发红,撕裂和疼痛。 轻度病例,如涉及氯气或烟雾的病例,往往在一天内得到改善。

暴露于更苛刻的化学品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才能解决。 像这样的伤害可能会引发眼粘液(一种旨在保护眼睛的免疫应答)的过度产生,或者导致结膜蛋白分解形成角膜上的保护性屏障。 根据角膜损伤的程度,视力下降可能是暂时的或永久性的。

并发症

大多数结膜炎病例相对温和,不会造成任何形式的眼部损伤。 在极少数情况下,并发症可能会严重甚至危及生命。

在一些更常见的结膜炎并发症中:

什么时候去看医生

由于某些类型的粉红色眼睛具有传染性,如果您的症状伴有淋巴腺肿胀或任何呼吸道感染迹象 ,您应该去看医生。 这对于社区传播病毒的共同目标的学龄儿童尤其如此。

即使没有其他明显的症状,如果你的粉红色眼睛持续时间超过两周,你仍然应该去看医生或眼科医生。

另一方面,如果您遇到以下任何症状,应立即致电您的医生:

这些是严重感染的迹象,可能需要更积极的治疗。

>来源:

> Azher,T .; Yin,X .; Tajfirouz,D。等人 “单纯疱疹性角膜炎:诊断和临床管理方面的挑战。” Clin Ophthalmol。 2017年; 11:185-91。 DOI:10.2147 / OPTH.S80475。

>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 “结膜炎(粉红色眼睛)”佐治亚州亚特兰大; 2017年10月2日更新。

>古德曼,D。 罗杰斯,J。 和利文斯顿,E。“结膜炎”, JAMA。 2013; 309(20):2176。 DOI:10.1001 / jama.2013.4432。

> Palafox S .; 贾斯珀,S。 Tauber,A。等人 “Ophthalmia Neonatorum。” J Clinic Experiment Ophthalmol 2011; 2:119。 DOI:10.4172 / 2155-9570.1000119